|
2014年11月25日,在红军突破湘江战役80周年纪念典礼上,不少开国大将的子女都亲临现场参加活动。 其中一位身份特殊的女子,引起了记者们的注意。 这位女子便是林彪的女儿林晓霖,看到她出现在会场,记者们纷纷上前采访,一位记者开门见山: “林女士,您怨恨你的父亲吗” 这位记者之所以有此一问,是因为林彪和女儿林晓霖的关系并不好。 面对上百个镜头林晓霖丝毫没有躲闪,随后说出了一番话,令在场的人无不为之震惊。 林彪为何与女儿关系不好?林晓霖又是如何回答记者提问的? 这一切还要从林彪与张梅(林晓霖的生母)的婚姻说起。 一、林彪与张梅的婚姻 先来说说张梅,张梅原名叫刘新民,于1919年出生于陕西米脂。 张梅从小就长相漂亮、活泼热情,长大后更是出落得亭亭玉立,是十里八村有名的漂亮妮子,人称“陕北一枝花”。 1935年8月,接触到革命思想的张梅,自作主张离开家里踏上了革命的道路。 当时很多青年参加革命那都是跋山涉水赶到延安,张梅却“近水楼台先得月”,轻轻松松就进入了延安中央党校学习。 不久后,张梅被调到中央医院护理伤员,她为人热情、工作认真,很受同事们的喜欢。 有一天,医院里来了一位特殊的伤员,此人正是屡立战功的林彪。 林彪性格沉闷,又因为常年征战沙场不善言辞,整个人看起来非常严肃。 因此,医护人员们都很害怕照顾这位领导,生怕哪里做得不对惹怒了他。 张梅听说此事后,主动提出愿意去照顾林彪。 当张梅出现在林彪面前时,林彪瞬间呆住了,眼前这个小姑娘容貌清丽、清纯灵动,简直太漂亮了! 然而林彪毕竟是位领导,又是个年过30的男人,自然也不好表现得太激动。 不过他很快发现这位小姑娘是个“话痨”,她一边做护理一边叽叽喳喳地说话,言语之间尽显单纯。 几天相处下来,二人之间渐渐暗生情愫,张梅对林彪很满意,但林彪却有些犹豫,他对张梅说道: “我年纪比你大太多,你才十几岁,我都30岁了...” 张梅一听立马不乐意了,激动地反驳道:“我们是自由恋爱,又不是包办婚姻,管那么多干什么?” “你还是首长呢,学了那么多年的马克思主义,白学啦?” 张梅的话让林彪自愧不如,同时也打消了心里的顾虑,与张梅建立了恋爱关系。 经过一段甜蜜的恋爱时光后, 二人在延安举行了简单的婚礼,婚后不久林彪奉命出征。 临行前,林彪骑着高头大马,张梅站在马下温柔地说:“你只管安心打仗,受伤了还是我来照顾你!” 虽然嘴上这么说,张梅在心里还是希望丈夫平平安安的,然而在他们结婚的第二年,林彪又在战场上受了伤。 这次组织上为了让林彪好好养伤,决定安排他去苏联。 张梅作为妻子,主动提出要一同前往苏联照顾林彪,这一请求得到了批准。 彼时张梅已经有了身孕,然而由于舟车劳顿她不幸流产了,为此张梅伤心不已。 到了苏联后,张梅日夜陪伴在林彪身边悉心照顾,令林彪非常感动。 苏联的冬天很冷,有时候会达到零下40度,林彪身体因受伤,受不得风、眼睛见不得光不宜出门,每次都是张梅顶着寒风出门采买。 有这样患难与共的经历,二人的感情应该更加坚固才对,然而日子久了,生活的鸡零狗碎就会渐渐显露出来。 二、二人婚姻破裂 张梅原本是个热情开朗、喜欢热闹的女孩,可到了苏联之后却只能日日陪着林彪呆在房子里,这让她感觉到生活如死水一般无趣。 于是她有时候会趁着外出办事的机会,参加一些活动,结识一些新朋友。 然而随着她外出的时间越来越长,林彪得到的照顾也就越来越少。 林彪本来就不喜欢妻子外出社交,再加上自己身体不方便就有些生气。 为此,他跟张梅抱怨过、吵闹过,然而张梅却不以为然,认为妇女不该天天围着丈夫转。 几次争吵过后,两人之间的感情渐渐淡了,林彪也变得更加沉默寡言。 不久后,张梅发现自己又怀孕了,再为人母的喜悦让她忘记了先前的不如意,并且希望通过孩子缓和与林彪的关系。 女儿林晓霖出生后,林彪的脸上果然多了很多笑容,他的身体也渐渐康复了。 然而这时候新的问题又来了,孩子虽然可爱,但抚养孩子却是一件很累的事。 张梅第一次带孩子,难免在经验和精力上有所欠缺,需要林彪帮忙。 起初林彪还是很乐意的,可是在经历孩子哭闹、哄睡难、排便频繁等问题后,他的耐心被渐渐磨没了。 有时候,孩子半夜醒了哭闹,张梅喊林彪照看孩子,林彪却装作没听见继续呼呼大睡。 这样的生活让张梅再次心灰意冷,甚至开始后悔与林彪结婚。 不久后,林彪接到组织通知要求他回国,他询问张梅的意思,张梅想到回国之后林彪忙于打仗,肯定顾不上自己和孩子。 再者,国内当时的条件比不上苏联,她觉得孩子在苏联能接受更好的教育,于是便提出自己带着孩子继续留在苏联。 林彪同意了这个提议,并在临行前告诉张梅和女儿: “等我回国把一切安顿好了,就来接你们母女俩...” 虽然平日里夫妻俩人吵吵闹闹,但临近分别,谁都清楚在兵荒马乱的年代,也许这就是最后一次见面了。 因此,二人一改往日的横眉冷对,给予了彼此温情和信任。 林彪回国后,张梅带着女儿在苏联过得并不好,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很拮据。 三、与叶群的结合 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, 张梅也不再纠结日子究竟是该五彩斑斓,还是该平淡如水,她只希望战争早日结束,一家人早日团聚。 然而她怎么也没想到,在国内驰骋沙场的林彪,身边早已围了一群痴迷“战斗英雄”的女孩。 在这些女孩当中,其中一个就是叶群。 叶群是福州人,其父是国民党少将,家境非常优渥。 在父亲影响下,叶群中学毕业后考到了由国民党控制的电台工作,成为了一名播音员。 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后,不知出于什么原因,叶群加入了共产党的革命阵营,后来跟随革命队伍到了延安。 叶群身材娇小苗条,长相清秀,与张梅一样性格活泼开朗。 由于从小养尊处优,到延安后叶群依然保持着精致的生活习惯。 对于选择未来的另一半,她的心气儿也很高,觉得自己至少也得嫁个干部。 然而当时我党的主要干部,大都是比较年长而且已经成家了的,其他年轻的小干部她又看不上。 正当她为自己的婚姻大事发愁时,三十出头的林彪却刚好地被调回国了。 或许是听说了林彪与妻子感情不和,叶群竟然期待着能被林彪看上。 说来也巧,之后的某一天林彪独自一人到中国女子大学散步,当时学校的领导都不在,林彪遇到一位容貌清丽的女孩坐在桌子旁。 这个女孩就是叶群,叶群看着眼前身穿军装、神采刚毅的首长,瞬间有点不知所措。 林彪走过去面带微笑地与叶群交流,叶群脸颊微红,眼神里流露出对林彪的仰慕之情。 林彪也是经历过男女之情的,对于小姑娘的心思他当然秒懂,再加上他与张梅的婚姻不太顺利,他也就心安理得地与叶群眉目传情。 叶群是个颇有心计的女子,她看出了林彪对自己也有意思,于是便有意地在这次见面之后,对林彪躲躲闪闪。 林彪越是见不到叶群,就越对她有所留恋,最终林彪在经历过一番思想斗争后,给叶群写了一封情书。 就这样,林彪和叶群成为了恋人。 然而叶群并不傻,她毕竟出身于大户人家,怎肯低头给林彪做情妇,于是便说出了自己的想法。 彼时林彪正迷恋叶群,当即表示他会尽快找合适的时机与妻子张梅断绝关系。 得到这样的应允后,叶群瞬间心花怒放。 之后,二人举行了婚礼,他们结婚的消息传开后众人议论纷纷,然而叶群却丝毫不在意。 1946年,远在苏联的张梅收到了一封信,信中林彪直言自己已经找到真爱重新成家,希望张梅自行改嫁。 张梅欲哭无泪,她抱着女儿林晓霖失落地说:“爸爸不会来了...爸爸不会来了...” 四、渴望父爱的小女孩 彼时张梅已经渐渐懂事,她还不知道父亲再婚意味着什么,只是在心里坚信爸爸一定会来接她。 张梅被林彪抛弃后,并没有伤痛太久,她把自己的精力放到学业上,并且组建了新的家庭。 女儿林晓霖则被她送到了苏联儿童学校,由那里的工作人员照看。 与母亲分离后,林晓霖更加渴望父爱,希望父亲能把自己接回国去。 1950年,已经有独立思考能力的林晓霖苦苦哀求母亲,母亲终于允许她回到中国。 回国后不久,林晓霖就迫不及待地去看望父亲林彪,并且无数次幻想自己扑进父亲怀抱的画面。 初次见面,林彪没想到女儿已经长得这么高了,眼神里满是欣喜。 林晓霖有很多话想跟父亲说,可当她一开口,林彪却皱起了眉头。 原来,林晓霖在苏联学得是俄语,林彪根本就听不懂,不仅如此他也非常不满意女儿作为中国人,却不会讲汉语。 当时叶群也在旁边,她主动提出可以当二人的翻译,林晓霖瞬间像抓住了救命稻草。 她再次叽叽喳喳,告诉父亲自己在苏联多么多么想念他,而林彪却越听脸色越难看。 她说了几句后,林彪严肃地回应了几句,叶群翻译后,林晓霖的脸上顿时失去了笑容。 小小年纪的她不知道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,直到后来她渐渐掌握了一些汉语,才知道是叶群将她的话翻译得变了味。 虽说第一次见面很不顺利,但林晓霖对父亲的爱却并没有因此减少,林彪也因为多年未尽到父亲的责任,想要尽力弥补女儿。 林彪考虑到张梅已经再嫁,女儿在别的男人家生活总归是不方便,于是便提出要将女儿接回他的家里居住。 起初张梅并不同意,但看到女儿很依恋林彪,自己又无暇照顾女儿便同意了。 林晓霖到了父亲家后非常高兴,但继母叶群的心里却很不舒服。 叶群一看到林彪与林晓霖亲近,就会想办法从中作梗,若是林彪给林晓霖花钱买东西,她更加生气,但碍于情面并没有过多为难林晓霖。 在发生了几次摩擦之后,叶群终于不再隐忍,而是直接要求林晓霖在学校住宿。 林彪不忍心女儿那么小就住校,但家里鸡飞狗跳的场景也令他头疼不已,于是他便默许了。 之后很多年,林晓霖都住在学校,即便只是放假期间回到家,叶群还是看她不顺眼。 有时候,她从学校回到家,叶群看林彪不在家根本不让她进家门,无奈之下,林晓霖只好借宿在同学家。 这样的情况发生过很多次,林晓霖试图与父亲反馈情况,但她一个小女孩哪里是叶群的对手。 更何况,如果林彪出面维护她,只会激得叶群更加变本加厉。 五、女儿与林彪断绝关系 林晓霖初中毕业后,叶群趁机把她的户口迁到了沈阳,因为张梅在沈阳。 这样一来,林晓霖相当于又被送回到母亲身边。 好在母亲对她依然爱护,继父也将她当做自己的亲生女儿,这让林晓霖受到创伤的心灵得到了慰藉。 这样的对比之下,她慢慢就不再渴望林彪的父爱了,甚至觉得亲生父亲并不爱自己。 1961年,林晓霖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哈军工导弹控制专业。 在大学期间,林晓霖出于父女情谊,曾经想去北京看望父亲,但遭到了叶群的百般阻挠。 对于叶群的所作所为,林彪并没有出面干涉,只是让人每个月给林晓霖寄20元生活费。 对此,林晓霖彻底心寒,他知道父亲对自己是有些感情的,但他不愿意为了自己影响重组的家庭。 到了1966年8月,林晓霖突然收到了一封信,信中内容是林彪派人接她回北京。 这让林晓霖激动不已,认为父亲还是在意自己的,然而现实却给了她当头一棒。 那辆来接她的飞机,并没有飞去北京,而是飞到了新疆的马兰基地。 意识到自己被骗后,她一会怀疑这是叶群在搞鬼,一会又觉得是父亲是在教训她。 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,她都无法接受这样的欺骗,于是她开始绝食抗议直到昏迷了过去。 再次醒来后她并没有等到父亲的关怀,而是等到了一则斥责她政治思想的声明。 这则声明彻底斩断了她对于父亲的留恋,她决定终结这份看似存在、实则虚无的父女之情。 她给林彪写了很长的一封信,表明自己会舍弃林姓,不会再跟父亲和他的新家有任何瓜葛。 之后,林晓霖被迫留在马兰基地工作,期间她经历了车祸和生病,依然没有被允许回到北京。 林晓霖不甘心一辈子留在偏远的新疆,多次试图逃跑,终于在1968年逃回了北京。 可惜的是,她很快又被叶群强行送去了重庆,并且还被叶群包办婚姻,嫁给了一个门不当户不对的男子。 不过叶群怎么也没想到,林晓霖结婚后反倒过得非常幸福。 不仅如此,自从林晓霖成家后,她也渐渐释怀了自己与父亲之间的种种不快。 六、林晓霖的选择与担当 时间一晃到了1971年9月13日,林晓霖忽然接到了一个通知:林彪在叛逃途中坠机而亡。 这让林晓霖的内心五味杂陈。林彪死后,林晓霖作为长女受到了一些牵连。 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,她饱受折磨,但却并没有记恨父亲,因为父亲毕竟给了自己生命。 之后很多年,林彪之女的身份也让林晓霖遭受了很多的民间非议,但她选择了默默承受。 2014年,在红军突破湘江战役80周年纪念典礼上,林晓霖作为军属接受记者采访,记者问他:“你恨过你的父亲林彪吗?” 林晓霖平静地说:“我已经70多岁了,但我还是常常梦到父亲,我是林彪的女儿,这是无论如何也抹杀不掉的...” “我不埋怨我的父亲,因为很大程度上,我与父亲关系破裂是因为我的继母从中作梗。” “无论如何,我始终是林彪的长女,我有义务肩负起父亲未尽的历史责任...” 结语 林晓霖所说的替林彪尽历史责任,就是向那些受到林彪迫害的烈士的家属道歉。 她是这样说的,也是这样做的,多年来尽管她已经白发苍苍,但她仍然坚持找到那些被害者家属,向他们卑躬致歉。 作为林彪的女儿,林晓霖曾经得到的父爱并不多,甚至因为父亲的政治野心饱受折磨,但她依然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。 这样的女子,无愧于其父林彪,无愧于历史! #深度好文计划# |
